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8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F04:美食
2022年08月12日

水灵灵、糯叽叽鸡头米来哉!

 

 

 

 

文/周昱汐 摄影/葛雷

鸡头米,江南水八仙“头牌”,状如圆珠,清甜软糯,是苏州夏季一味不可多得的传统美味。汪曾祺有言:“鸡头米老了,夏天就快过去了。”如今,夏天热烈,也正进入鸡头米的最佳赏味期。就在本月初,头茬地产鸡头米已经上市,吃货们寻味出动,赶在秋天来临前,抓紧时间品味鸡头米的鲜与甜……

文人面馆,品味鸡头米之鲜

“千年苏州面,一碗姑苏桥。”北寺塔旁,“姑苏桥面馆”临街而立。许是被众多文化场所包围的缘故,这家面馆也透露着浓厚的文人气息。留白的墙面,明式的桌椅,古典的琴声……处处散发出一种雅致美感。

苏式面,是每个苏州人都难以割舍的情怀,面馆老板张宁也不例外。在平江路长大的他,纵横餐饮江湖十几载,却因为骨子里对苏式面的热爱,在2年前与伙伴创立了这家苏式面馆。

拿到菜单,就能发现面馆里既有代代相承的传统滋味,也有老菜新做的创新口味。不过不管哪种味道,都离不开苏州人向来崇尚的“不时不食”,也因此,一碟碟浇头随着时令产物的变化而变换。

正如眼下,鸡头米的大好时节,深谙此道的苏州人怎能放过此般鲜物?一道鸡头米炒虾仁,成了浇头界的“时尚宠儿”。

有人云,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简单的烹饪方式,鸡头米炒虾仁就是如此。珠圆玉润的鸡头米,晶莹剔透的虾仁,无需过多调料的加盟,简单的翻炒,就能让它们鲜味交融,最后婉婉在古典的盘中,“如胶似漆”。

也许同水中之物共炒,才能更加突出鸡头米的“鲜”气,而与本就鲜滑的虾仁合体,则属实是鲜上加鲜。出锅后的鸡头米软糯,虾仁弹嫩,一个温润如玉,一个调皮可爱,这组合怎能叫人不心动?

有了当季主流浇头,还差那碗面了。夏季,最适宜的还是白汤面。猪筒骨与老母鸡吊成的汤底,色泽看似寡淡,实则鲜美至极。趁着还冒热气,倒入鸡头米炒虾仁,三鲜合一,令人食指大动,忍不住赞一句——真格灵!

会吃的食客,还会混搭一道老菜新做的典范——匠心牛肉。内蒙的牛里脊,经历先炸后炒的奇妙旅程,浓重的锅气赋予它焦香的外皮,入口先是浓油赤酱的甜,咬下去却是嫩如豆腐的内部肌理,唇齿间肉汁四溢。

吃完咸口的,总会惦记甜口的,何不再来上一盘苏州非遗名点定胜糕?色泽淡红,松软香糯,带着甜甜的豆沙味,为这一顿夏日限定的苏式面盛宴画上完美句号,只留“鲜、香、甜”三字镌刻在脑中,久久不曾散去……

巷中老店,体会鸡头米的甜

建新巷里,有家14年老店,名唤“随柳居”。推开店门,老苏州的家常味道扑面而来,赤豆糊、糟香老鹅、风扇凉面、泡泡馄饨……甜咸冷热,一应俱全。

不过这个时节,不管是老客,还是新客,大多要点上一碗桂花鸡头米小圆子。

桂花鸡头米小圆子做法简单,只需开水里煮好鸡头米、小圆子,倒入熬好的糖水,再撒上一把桂花。但煮鸡头米却十分考究功力:时间要刚刚好。“如果煮的时间过长,鸡头米就老了,口感尽失。”

店老板王江是一位老苏州,与鸡头米打了几十年交道,小时候的他喝着家人煮的糖水鸡头米,长大后的他则把鸡头米的美味传递给更多人。作为鸡头米“老法师”,他早就总结出一套煮鸡头米的黄金法则——水开后下锅,不到一分钟就捞出。

没有钟表计时,多年的经验让一切时机了然于心。

厨房内水汽蒸腾,鸡头米在锅中随沸水翻滚。几十秒后,被一把漏勺利落捞出,在青瓷碗内,与小圆子相互碰撞,又被灌入的糖水冲击而上,片刻后恢复沉寂。一把桂花的加入,再次惊扰了平静……

桂花,也有个讲究,要选用干桂花。“比起渍桂花,干桂花香气更足,色泽更金黄。”如此一般,轻盈的桂花浮在水面,随波荡漾,黄亮扎眼,透着诗情画意。

在水中诞生的鸡头米,似乎又在水中找到了最佳归宿:恰到好处的火候,让鸡头米的清甜软糯得以完整保留,而Q弹的小圆子增添了嚼劲,干桂花丰富了味觉层次,甜蜜的糖水更是一扫忧愁,只想迷醉在这碗香甜中……

若是初次来店的新人,必然会在菜单前乱了阵脚花了眼,因为足足有七八十种菜品。老食客却没有这个烦恼,反而令人捉摸不透——桂花鸡头米小圆子+鸡丝凉面,桂花鸡头米小圆子+素浇饭,桂花鸡头米小圆子+糟香毛豆……“老苏州就喜欢‘花样百出’,天天要换个新花样的!”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