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12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07:传奇
2022年12月02日

治水如治天下揭秘《天下长河》背后的真实历史

最近,电视剧《天下长河》热播,有人说是半部《康熙王朝》与半部《天下粮仓》,反映了康熙朝重大政治事件背后持续存在的水患问题。康熙帝将“河务”作为治政的三件大事之一。官员们治河的故事与康熙朝的政治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放眼几乎覆盖整个康熙朝的治河历程,背后的故事远比我们想象得精彩!

水患不绝,皇帝祈天求雨停

《天下长河》开篇描绘的是康熙帝二十余岁的事情。康熙十五年(1676),康熙帝决意平三藩,并派出六十万大军前去讨伐吴三桂。但大雨阻隔,前线将士缺少粮食,后方还到处闹水灾,一片饿殍遍野之景。康熙帝手足无措,只能跑上景山,求老天爷开眼不要再下雨了。康熙朝治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康熙帝继位之初、尚未亲政之时,早年治河最为紧迫地区便是直隶。

其实,康熙朝治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康熙帝继位之初、尚未亲政之时。而康熙朝早年治河最为紧迫地区确实是直隶。随着康熙帝的亲政,全国局势已趋稳定,财政状况也有所好转,清廷开始将直隶地区水利兴修的任务提上日程。

一位名臣上书皇帝,时任直隶巡抚李光地在《请修直隶水利硫》对康熙帝直陈“必先去水之害,然后可以兴水之利也”,提出先除水患的重要性。康熙帝听取了他的意见,多次诏谕有关官吏对永定河等沿河易决之堤防加以修整。

康熙三十七年(1698),直隶巡抚小于成龙在南北两岸加筑了石堤,针对下游排水不畅的问题修建了引河,后康熙帝亲自前往阅视,命名为“永定河”,早期以永定河的整治成效最为显著,沿岸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康熙帝不仅任命能臣总督河道,并不时派朝臣或内臣巡视河工,还令河臣进呈河图,在宫中时时研读河图与治河之书,亲自探究治河之道,并经常与大学士、九卿等朝臣阅图议事、筹议良方。康熙帝对河图运用的重视,为后续治理黄河河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治水之功,不敌朝堂之争

黄河自北宋改道、下游南迁、夺淮入海以来,豫东、皖北及江苏部分地区水灾连绵不断。至清初,因泥沙大量沉积,河床越来越高,水患也愈演愈烈。清顺治元年至康熙十六年间,黄河夺淮入海之灾的次数多达90起。因此,康熙朝的治河重点在海河水系之余,还包括黄、淮河的治理。

康熙年间陆续筑成了洪泽湖蓄淮水堤坝工程,恢复淮扬运河,对长江水系的河工进行大量改善。而其中最为有名的治水名臣就是《天下长河》里的靳辅与陈潢两人。

靳辅是盛京辽阳人,隶汉军镶黄旗。他在顺治朝时便担任内阁中书,康熙十年(1671)授安徽巡抚,参与平定三藩。可以说,靳辅仕途可谓一帆风顺,那么,为什么他会在担任安徽巡抚六年后,被任命为河道总督来管理河工呢?这与明珠分不开关系。

明珠全名纳兰明珠,是清代词人纳兰容若之父,历任内务府总管、太子太傅等要职。靳辅正是受时任吏部尚书明珠举荐,仕途顺遂当然毫无悬念。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靳辅也就很自然地被划为明珠一党。

陈潢是浙江钱塘人,靳辅的得力助手,精通地理之学。年轻时多次前往宁夏、河套等地考察,为之后多年治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靳辅结识之后陈潢,十分器重他,二人从此搭档,齐心治水。

当靳辅从安徽巡抚调任河道总督时,正值黄河、淮河泛滥严重。这种形势对本就对治河不甚了解的靳辅可谓是非常困难的开局。在陈潢的帮助下,二人调查走访,分析黄淮形势,向皇帝连上八疏,陈情自己的观点,即“治河之道,必当审其全局,将河道、运道为一体,彻首尾而合治之,而后可无弊也”。

靳辅的这一计划正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遥相呼应。康熙二十二年(1683),随着台湾的收复,清朝的统治稳定了下来,河道治理得以继续深入。经过六年的治理,淮河下游地区的水患有所减轻,治河成效显著。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帝第一次南巡途中召见靳辅,褒奖其治水之功,还奖励了陈潢,并授予他职位。

而经过多年经验积累,靳辅对治河的认知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靳辅认为,黄河河南段地处上游,如果河南河道不畅,连绵绝口,下游的江南河道一定会积淤不断,难以治理。于是,靳辅将治河重心转移到黄、淮河的中游地区。他们的治水模式大致遵奉明代潘季驯“束水冲沙”之法,再结合具体形式进行了改进。

看起来康熙帝似乎对靳辅信任有加,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以治理江苏中部湖区水害之名,提升安徽按察使小于成龙管理下河河务,令靳辅节制小于成龙。小于成龙执行的是康熙提出的浚深河床排水入海的方案,但是靳辅则提出异议。靳辅治河多年,经验丰富,但小于成龙用的可是康熙提出的方案,二人甚至在朝堂上互相人身攻击,令康熙帝大为光火。

本来事情发展到此阶段,双方还只是治河意见分歧,处于技术层面。但是,科道官郭琇这时候却突然出现上奏康熙帝,弹劾靳辅,甚至直接牵扯到了明珠本人与其党羽。郭琇是何人?他又为何这么做呢?

康熙一朝,科道官的职责是纠劾百官、稽考庶政。同时,康熙帝还授予他们“风闻言事”的职能,可以将未经证实的情况或传言上奏给皇帝。因此,郭琇必须得体察上意,才能获得皇帝青眼,扶摇直上。

郭琇是个“聪明”人,他从靳辅与小于成龙的斗争中感受到了康熙帝对河政的不满。由于明珠提携靳辅成为河道总督,他便理所当然地认为河政一事应该掌握在明珠手中,而非康熙帝。显然,这引起了康熙帝的不满。郭琇察觉到了这一点,就利用两人间的矛盾,化为康熙帝的一把好刀。

郭琇借治河纠纷攻击靳辅与其恩主明珠的行为,将技术问题转化成一场政治风波。靳辅被攻击为党附明珠,以“治河无绩”而被弹劾。陈潢也未能幸免,下狱后病死狱中。康熙三十一年(1692),靳辅复职,当年病逝。病逝前,靳辅也没忘记为陈潢平反。清初对黄河的治理终究还是随着二人生命的消逝而告一段落。

从靳辅继任河道总督到60岁身故,靳辅将人生的最后十五年都致力于治河之中。通过靳陈二人的治理,黄河夺淮之患大为减轻,淮河流域不少黄泛区得到了治理与开发。如苏北一带长期为水患所困,过去因黄河决口而淹没的大片农田经治理后,变成了沃土,改善了沿岸地区百姓的生产生活。

上阵父子兵,治河后继有人

靳辅去世后,康熙帝虽多次换帅治核,但效果欠佳。康熙三十七年(1698),康熙帝平定准噶尔部的噶尔丹之乱,余内忧而无外患,于是更多的精力被放在了治河之上。同年,康熙帝任命小于成龙为河道总督。次年康熙帝第三次南巡,亲自制定了治河计划,但小于成龙却自恃清廉和治理永定河有功,对康熙帝态度不佳,对其旨意也糊弄了事。

康熙三十九年(1700)小于成龙在任上病故,康熙帝便启用两江总督张鹏翮继任河督。张鹏翮是一位能臣,他积极向前人学习治河经验,借鉴了李冰治理都江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经验,运用了“逢弯取直”的治河方法。张鹏翮继承了靳辅的成果,并将治河经验写成《治河书》十卷,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康熙帝晚年,因年龄与废太子事件的刺激,已无心力南巡视察黄河河工。他曾评价自己任用的三个河督:“治水如治天下,得其道而治,不可用巧妄行,靳辅善于治河,惟用人力;于成龙心计太过,张鹏翮但遵旧守成而已。”

康熙朝后期吏治松弛,河政也不例外。这种情况最终导致了康熙朝后期,黄河数度决口,堵修诸工,成效甚小,甚至甫堵又决,为患甚大。

雍正帝即位后,他整顿吏治,改去积弊,任命齐苏勒为新任河道总督。齐苏勒为官十分谨慎,他吸取了靳辅深陷康熙朝党争的教训,并未参与隆科多、年羹尧的朋党,也因此得以善终。

雍正二年(1725),嵇曾筠被任命为副总河,管理河南河务。嵇曾筠成为新的治水大家,自他治理河南黄河后,几十年不再出现漫决一事,而他的宝贵经验最终演化为一套颇为完善的河工修守制度,被推广到山东以及江南等地,从而推动了清代河工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嵇曾筠之子嵇璜也是治水大家,父子二人同精于治河,是一代佳话。更庆幸的是,靳辅与陈潢最终没有被世人遗忘,他们未竟的事业中终有人接过棒来完成。

回顾康熙朝六十余年里,治河历史深受党争影响,治河效果与多次政治事件交织在一起,时好时坏,生动地展现了治河人物与政治之间丰富的互动关系。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有删节)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