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了,我的古城新生活!
文/本报记者 夏天 摄影/葛雷
“苏州古城区的道路既接地气又有古韵,路上的风景和很多景区不相上下。”山西游客吉先生边用手机拍摄,边感叹道。近日,姑苏区的东北街、狮林寺巷等6条主次干道立面整治工程完工。整洁的墙面、古朴的招牌……道路两侧建筑焕发新姿,苏州古城颜值再升级!
2012年10月26日,姑苏区正式成立,成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十年古城活化保护,14.2平方公里的苏州古城生机勃勃。
对古城,游人们总有说不完的赞许和肯定。而生活在古城之外的苏州人却有着多变而复杂的情绪,近年来,回归古城生活似乎成了许多人不约而同的选择。
住在皇宫后,闭上眼闻到了春天
理由一:孩子读书
从凤凰街沿着民治路一路往西,会遇见一条叫皇宫后的小巷。巷子全长400多米,南口西侧就是南宋杨园、清代万寿宫的原址,因巷子在万寿宫(俗称旧皇宫)后面而得名。
2019年,万国萍看到这条巷子是在法拍房的网络介绍页面上。彼时,为了在古城区买一处合适的房子,她已经寻寻觅觅了大半年。“那段时间,只要中介手上出来房子,我就跑去看,却一直找不到中意的。”
1994年,年轻的万国萍抱着才几个月大的女儿来苏州打拼。第一个房子就租在十全街旁的相王弄里,每到节假日,她都会推着女儿的小推车沿着街巷一路走到大公园。看着苏州阿爹阿婆在绿树掩映下打拳下棋,她开始觉得自己真正融入了这个城市。
后来,有能力买自己的房子了,她像所有人一样选择了靠近自己工作所在地的新城区新小区的房子。想要住回古城区的契机很简单,女儿考上了苏州第十中学,每天从相城区的家里到学校,往返经常要花上两个小时。换个地方住,似乎势在必行。
“我不怕房子老,够大就行。”可万国萍还是找不到房子,她想了最后一招——买法拍房。她看中的便是皇宫后旁的一栋楼龄有30多年的三层小楼。房子在小楼的顶层,还带有一个复式阁楼,正好够全家住下。
房子很旧,还带着一些残破的装修,这可比新毛坯房装修麻烦不少。“要全部换门窗,重新做隔音,有些墙壁也要重新砌,没看到什么东西,就已经扔出去20多万了。”最终,万国萍花了100多万把这个30多年的老房子翻新成了现代简约风格的新居。2019年平安夜,万国萍终于搬回了魂牵梦萦的古城区。
“搬家以后,觉得哪哪都好,烟火气特别近。”她说,阁楼上有一扇窗户,打开窗,近处是郁郁葱葱的古树,远处是红色、白色、黄色的各色老建筑兀自错落着。“看一眼仿佛心都安静了下来。”生活一下子方便了不少,买菜、买早点都在步行可达的范围内,连点外卖的选择都变多了。最关键的是,上高中的女儿每天可以多睡一个多小时。
当然,凡事不会十全十美。搬回古城区后,最麻烦的事情不是开车,而是停车。“古城区的道路只是流量大,很少有堵死的情况,但是我们那个小小区,车位少的可怜。”如果回来晚了,万国萍只能把车停到马路边上。搬到皇宫后没几个月,她就把原来的大SUV换成小车。“车小哪里都能塞。”
在古城区越住越惬意的她,毫不吝于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朋友。“我都快成古城区房子的推荐官了。”在万国萍眼中,古城四季皆不同,最美的是四月中下旬,紫藤花、木杏花、蔷薇花渐次开放,“闭上眼也能闻到春天。”
一个小院带来的满满安全感
理由二:养老
“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还会选择搬回古城区。”说这话的时候,许永发正坐在自家院子的摇椅上,春日的阳光透过枇杷树的枝桠星星点点地撒在他花白的头发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74岁的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这个小院里,林林总总种了几十种花花草草,每天光浇水翻土施肥就要花去小半天的光景。
而这个小院就在平江路的一条分支上,九曲十八弯,游人很少走进这里。五年前,许永发买下这个院子的时候,唯一的儿子觉得他疯了。“当时我和老伴都住在儿子的联排别墅里,也有院子。”儿子家在园区,十多年前儿子儿媳想要搬到园区住,许永发卖掉了位于西中市的老房子,倾尽全力为他们在园区添置了一套房子。后来儿子把房子换成了别墅,老两口便也索性一起住了进去,方便照顾孙女。
每次提起园区的别墅,别人总会投来艳羡的目光,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其实住的不算舒坦。“我最担心的是,小区附近并没有大医院,离最近的医院开车也要20分钟,我们年纪大了,总觉得不安心。”他暗下决心,等孙女上高中以后,他和老伴要搬回古城区。
三年前,他等到这个机会,经过朋友介绍,买下平江路边的小院。“这个院子和房子已经有十多年没有住人了,长满了杂草。”许永发找来了泥瓦匠,一点一点修补重建,最终他拥有了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小院子和两室两厅的小平房。让人惊喜的是,清理完小院的杂草,居然发现了一口井,井水还很清澈。
如今,他和老伴每天早上步行10分钟可以到达娄门菜场买菜,沿途他还能吃碗苏式面。配高血压之类的常用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步行5分钟就到,附一院走过去也没多远。最让许永发开心的,周围的相邻都是年纪相仿的老苏州,大家都会相互照应。
“我们打算在这里养老了!”看到父母过得如此舒坦,慢慢步入中年的儿子似乎也改变了想法,“前几天他让我留意附近有没有要卖的房子,他也准备买一套,今后可以住过来跟我们有个照应。”
“老破小”,却有光阴和生活的味道
理由三:安家创业
田小白也有一个小院,有时候画画累了,她就在小院的草坪上铺一块瑜伽垫,做一会儿瑜伽放松一下。她是四川人,是个自由手绘师,她的小院在中街路附近的一条小巷里。25平方米的小院和70平方米的平房,花去了她工作10多年的全部积蓄,甚至预支了此后20年的贷款。
大概是2021年的春天,有一天早晨,田小白在护城河边晨跑,一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她突然觉得很治愈,有了想在古城区安家的冲动。“当时我租住在仓街边,失业好几个月了,正在纠结要不要回成都,还是在苏州创业。”可就在那个瞬间,她有了决定——把事业和家都安在苏州古城区。
遇到现在的屋子前,田小白已经看了五六十套的房子。“这个房子是个典型的老破小,一开门,天花板上的墙灰扑簌簌掉了我一头一脸。”可她就是对这样的“老破小”一见钟情了。买房简单,重塑却不容易。她找来了专门做私宅改造的设计公司,结合自己的需求,把这个屋子设计成了一半手绘工作室,一半自己居住。
建成的手绘工作室里,有一面墙都是大大的落地玻璃,一年四季大部分时候都有阳光和煦的撒在她的工作台上。工作室里还有全套喝咖啡的装备和舒服的沙发,有时这里会变成咖啡馆,朋友们一坐就是一下午;有时这里又会成为头脑风暴的会议室,通宵开会都是常态。
她住的房间却截然不同,依旧保留着以前的老窗户,房间里塞了一些她从各处淘来的二手家具,竟有点像上世纪80年代老工厂的宿舍。“工作室是用来接待和工作的,这里却是我自己的天地,我喜欢老旧的感觉。”田小白说初来苏州的时候,总觉得古城区哪里都是破破旧旧的,现在偏偏爱上了这种感觉。“有光阴和生活的味道。”
记者手记:
每一次出发,都为了回归
汪曾祺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烟火气,是葑门横街熙熙攘攘的人群,是炸油条滋啦啦的油响,是楼下的奶奶拽住我问有没有对象……苏州的古城区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作为苏州最古老最响亮的“名片”,这里保留了苏州最深入人心的人间烟火。
过去的几十年里,因各式各样的原因,年轻的苏州人逐渐把生活从古城区迁出。似乎把整个古城都腾挪给了父辈,甚至祖辈。有一段时间,总感觉,古城真的老了!
近年来,随着古城保护更新的步伐不断加快,古城越变越江南,各色网红店、精品民宿竞相入驻,充满活力的苏州古城似乎又回来了,越来越多的苏州人选择把生活安在古城。
作为专门为苏州古城区私房进行翻建的建筑设计公司,天空工作室的负责人纪迪遇见过很多在古城买私房翻建的人,在她看来,回归古城的人分为四类:一类是想拥有独门独院、有天有地的生活的人,在古城,他们可以用比较小的投入找到别墅平替;第二类是喜欢江南文化、苏式生活的人,这些人往往事业有成,更追求精神上的满足;第三类是追求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的人,出于养老或者学区的目的,这些人更看重生活的便利性;最后是一批带有投资目的的人,古城寸土寸金,加上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城市限高政策,使得古城住宅存量非常有限,很有投资价值。“这两年增长最快的是第二、第三类的客户。”纪迪说。
物质越来越丰富,人们不断追求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产品,“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到古城区寻找这个城市发展的文化脉络。”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历史系教授胡阿祥认为,对古城进行以有机更新为内涵的“微更新”和以人为本的“活态保护”,印证着苏州城市发展理念的变迁。
或许,我们可以期待,未来的苏州古城,是有深厚历史情怀的,更是有繁盛人间烟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