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3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02:吴门
2023年03月24日

暂别了!梨园公所



曹雪芹说,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依托着大运河水系,阊门两岸商贾云集,各种行业会所也在周边汇集,苏州市控保建筑梨园公所原来就在上塘河畔。作为戏曲艺人的行业工会组织,梨园公所在苏州戏曲界地位一直很高。

但却有市民发现,作为控保建筑的梨园公所,似乎消失了……

文/星华

【一】

苏州一共有过两代梨园公所。

先来说说老郎庙。

“老郎”是旧戏班中供奉的“祖师神”。清代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的老郎庙,实际上就是戏曲艺人借供神而聚集议事的场所,也就是梨园公所。据《清嘉录》称,苏州“老郎庙,梨园总局也。凡隶乐籍者,必先署名于老郎庙。庙属织造府所辖,以南府供奉需人,必由织造府选取故也”。

这确切地说明了苏州织造府掌管戏曲事务的原因和史实。原来,清宫“南府”的戏班戏衣等,规定是由苏州织造府承应的。所以历届苏州织造有一项特别任务,就是必须为皇家选取戏曲人才,培养、进献。因此,这就不能不把梨园子弟置于自己的管辖之下,以便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苏州织造府所属的戏曲行会,其外在形式叫作“老郎庙”,内在形式则称为“梨园公所”,实际上就是戏曲艺人聚会的地方,对内管理艺人的日常事务,解决矛盾,调和关系,维护秩序;对外从事经营业务并作为艺人的代表参加社会事务,维护艺人的共同利益。它的地点原在“府城隍庙”旁边(武状元坊),雍正末乾隆初移至镇抚司前扩建。

例如光绪七年(1881年)苏州《重修老郎庙捐资碑记》说:“老郎庙始为苏城昆腔演戏各班聚议之所,大殿供奉祖师神像,每逢朔望拈香惟愿。”

虽说梨园公所大多是民间组织,但苏州的梨园公所由于隶属于监督天下戏曲的机构织造府,自然具有更大的权限。

最著名的一件事情来自一场斗争。

按照传统,在每年苏州府组织的迎春社火舞队中,昆曲戏班里的戏曲艺人都要装扮充役。

而在雍正年间,苏州梨园公所就领导着各个昆曲戏班,背靠苏州织造府,与苏州地方州府进行了一场著名的斗争,最终的结果就是昆曲艺人再也不用在迎春社火舞队中装扮充役,这项差事责令由民间艺人的“丐户”担任。而这一历史性的胜利事件被刻成了《奉宪永禁差役梨园扮演迎春碑》。

康熙乾隆年间,帝王屡屡南巡,又提倡昆山腔,优待昆山腔艺人,是苏州老郎庙最风光的时刻。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历年捐款花名碑》中所提到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就可以明白它当时在全国的影响之巨。

可惜的是,乾隆以后,也许有政治的原因,同时也随着昆曲的衰落,老郎庙逐渐衰落,在道光年间,竟然还出现了会首侵吞公款的事情,也让老郎庙的处境更加艰难,最后便了无踪迹了。

【二】

就这样一直到了晚晴。

有一个叫郑长泰的戏子,从北方来到南方。

郑长泰是河北故城县人,幼年习武,拳艺精通,成人后隐于伶,工武生,卖艺自给。郑长泰最擅长的是演悟空戏,在《猴盗牌》《火焰山》《通天河》等戏中模仿猴子形状,惟妙惟肖,誉为活猴,艺名“赛活猴”。他在北京以一出演艺精湛的《金刀阵》而名声大噪,还入选为清廷供奉。

成名后,郑长泰来到上海。除了演出猴戏,还演出如《鸳鸯楼》《快活林》《翠屏山》等诸多武生剧,享誉江南。

让郑长泰从此留在南方不再北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浪迹江南时,娶了苏州女子童氏。苏州本就是伶人集聚之地,又紧邻上海,因此成了郑长泰的常来之处。

光绪十六年(1890年),郑长泰在苏州见到同业艺人生活困苦,鳏寡孤独、穷无所归,于是想要帮助他们。他不遗余力地奔走募化,所幸得到了苏州织造署董志明、江西巡抚德晓峰等人捐助,在阊门外三乐湾置下一片宅基地,重建了苏州梨园公所。不过和康乾时期的梨园公所不同的是,郑长泰所建的是苏州的京班行会,庙内设(京剧)梨园公所,是苏州京班艺人的聚议办事机构,祀唐明皇为祖师。同时,主要的作用还有供无家可归的艺人居住,给南来北往的戏班休憩,是一个更为公益的慈善机构。同时,郑长泰还在梨园公所里,利用剩余的房屋,开设菁莪学校,专门收留同业中的失学子女入学读书。

自从梨园公所建立后,郑长泰就放弃了自己的专业,不再上台表演,而是全身心地投入为公众做些济贫育才的事情。

【三】

这样的慈善事业,郑长泰做了20年,直到宣统三年(1911年)郑长泰去世。梨园公所的产业归其妻童氏保管。但当时时局动荡,战事不断。童氏保管梨园公所的二十年也十分艰难。

梨园公所时为军队所占,后来又被地痞所占据,经常受到威胁。童氏夫人虽是一介女流,却深明大义,不为威屈,不为利动。每年还节衣缩食,独立出资修理屋宇。在民国期间,阊门内外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商业繁荣期,周边的地价飞涨,引来了当时在苏州的外国人觊觎,出高价想要买下梨园公所的地,被童氏夫人严辞相拒,受到伶界同人敬重。

当时,在苏州的戏剧舞台上京剧占有主要的地位,京沪名角纷至沓来,单是上海伶界联合会中的潘月樵、夏月润、林树森、周信芳等京剧演员就都在苏州演出过。1931年,沪、苏京剧界重修苏州梨园公所,各地的剧院、剧团和艺人捐资出力,捐款总数达银洋三千八百九十三元。也就在这一年5月,童氏夫人将梨园公所全部契据交存上海伶界联合会保管。1935年8月,上海伶界联合会在梨园公所立“苏州梨园公所郑公长泰暨童氏夫人纪念碑”。碑石现存于苏州碑刻博物馆。

1958年,梨园公所内的祖师神像被毁,庙址散为民居,后仅存老屋两进,2010年获得修缮,基本恢复了晚清建筑原貌。六扇长窗的裙板刻有浮雕寿桃图案,两廊各一的砖雕,南侧砖还雕刻有“琴韵”字样。室内白墙、乌瓦、栗色木柱。二楼朝西有短窗,下有裙板,窗配有无色透明玻璃。屋顶扁作梁、绗条间铺设望砖。整个建筑的色彩清新淡雅,素净明快。

不过,最近如果走过三乐湾,你会发现,梨园公所暂时消失了。

据介绍,由于原梨园公所周边正在进行建设施工,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古建筑不受损坏,施工单位在取得文物部门的批准后,请专业机构对梨园公所进行拆除,建筑原物现保存在专门的仓库内,计划其他项目竣工后复建。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又将重见梨园公所,重温那段风雅高亢的岁月。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