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5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02:吴门
2023年05月26日

百年戏楼的寥落

文/星华



观前街察院场,素来是苏州最繁华的地方。熙熙攘攘的人流带来了人声鼎沸的热闹光景。

而与这里仅一墙之隔的几条巷子里,却是不一样的景象。

巷子里传来的慢条斯理的吴侬软语代表了苏州人的寻常,柴米油盐的生活,也许就藏在一个当年气派恢宏,如今却鲜为人知的小楼里。

作为苏州市控保建筑的五路财神殿戏楼,就在范庄前东出口处,虽然如今仅剩下建筑已经散为民居,但依然能从中看出当年这座戏楼的精美。

【一】

范庄前,东出人民路,与因果巷隔路相对,西至河沿下塘南端,不过300米的长度。这条巷子,在唐朝的时候,叫作芝草营巷,后来因为范仲淹在这里开创了范氏义庄而得名。

在这条小小的巷子里,人们熟悉的历史遗存有几处,最著名的就是如今位于景范中学里的范氏义庄,还有八角古井和有唐故址。这里还有苏州城最后的箍桶家族秦记木桶店。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在范庄前东头朝北方向,曾经还有一栋戏楼。由于在街角最好的位置,当年这里开演的时候,老百姓站在街边,不仅可以家长里短地“聊聊山海经”,一抬头,就能看到戏班在戏台上吹拉弹唱。

这就是当年苏州城里红火的五路财神殿戏楼。

先来说说五路财神。

五路财神在苏州被称为“路头神”,路头神即为“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祀”其实指的是民间祭祀的户、灶、中溜、门和行。但也有人说“路头神”即为“五路”,指的是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寓意为出门的五路。苏州人认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源,而财也无不凭路而行,因此路神也就变成了财神。人们把道教尊奉的赵公元帅、招宝、纳珍、招财、利市五位正神视为行神和财神的代表。清光绪年间的《铸鼎余闻》就说,“五路神俗称财神”,因此在每年新年初五接路头神,也就是接财神了。

五路财神殿(庙)历史上苏州曾经有多处,是每年春节正月初五接财神的市民活动场所。当年阊门西街就有路头堂。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这些财神庙、堂、殿大部分消失了。

在范庄前,曾经也有一座五路财神庙。

苏州地方志《吴门表隐》卷十一记载:“五路财神庙在芝草营桥,向在桥上,明初建,甚小,仅丈许。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知府萨载、吴县程兆选等捐购西首民房改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郡绅顾森、潘曾琦等捐募重建”。

在这座财神庙的对面,就是五路财神殿戏楼。

【二】

再来说说戏楼。

根据《苏州历史上的戏楼戏台戏园》的介绍,宋元之际,随着杂剧、南戏的兴起,被称为“勾栏”的固定演出场所已经出现。元夏伯和《青楼集》记:“至我朝乃分院本、杂剧而为二。……内而京师,外而郡邑,皆有所谓‘勾栏’者,辟优萃而隶乐,观者挥金与之。”勾栏有门,门口张贴演出花榜,架有顶棚,内设“乐座”(表演台)、戏房、神楼、腰棚(观众席)。虽十分简陋,但已初步具备剧场的规模。

明清两代,苏州地区由于昆剧的兴起和发展,演出场所除上述瓦舍勾栏外,行宫官署、园亭山庄、会馆公所、第宅厅堂、神祠庙宇、茶肆戏园和船舫田头,都有戏曲班社的演出活动。

同时,在吴楚之地,由于崇尚祀神,除了各行各业的祖师庙外,尚有泰伯、羊王、火神、水仙、关帝、财神诸庙,一般也筑有祀神演剧的戏台。至于祀城隍之俗,起自孙吴。明清时,苏州的城隍庙、土地庙星罗棋布,遍及城镇,苏州郡庙戏台是昆剧坐城班常年固定的演出基地。在村镇,农闲时节、春秋社日、祀神赛会,都以庙台为演出场所。

因此,正对着范庄前五路财神殿的戏楼,也是当初苏州城里最红火的戏楼。

根据记载,这座戏楼分上下两层,与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重建的通和坊温天君庙“凌云台”同属苏垣比较少见之硬山式“曰”字镜框形戏楼。上层演出区域深4.2米,宽7.34米,南面由六扇白漆荫门组成。上层设挂落、栏杆。太上板两侧,各宽2米,东“出将”、西“入相”,演出时悬挂锦绣幔幕。

下层清水砖贴面,辟门三,左、右有门“利泽”、“财府”砖额。两侧北出砖墙,高与檐齐。前有蹲狮石望柱,当年还装有栅栏。

戏楼的建筑装饰分为三重:一在台口上缘,精镂如意头形镂花朱漆木边框3组,下沿相应设置高1.04米的花格朱漆木栏;二是伸出于台口前方1米左右之菱角轩檐口,檐下亦镶缀镂花朱漆木边框,框间悬置木雕朱漆花篮垂柱四根(中间两根可挂明角灯),边框中央原挂一匾,上题“万福尔臻”四字;三在台口下沿以北,另砌一磨砖贴面狭长平台,并于平台外缘设置高0.64米砖栏,栏间等置十二根砖望柱。这三重建筑装饰,镂工精细,风格雍容华贵。

【三】

范庄前的五路财神庙当初也是苏州城里红火的财神庙之一。在每年年初的接财神的活动中,五路财神庙也是风光无限。

作为很少见的外向的戏楼,五路财神庙戏楼和《姑苏繁华图》中的街口戏楼一样,完全开放面向街道。每年财神爷生日之时,这里二楼戏台便会上演各种戏剧,连演三天,苏州的老百姓都来到这里,在广场上围站看戏。

抗日战争胜利后至1953年间,五路财神庙的第三进还曾经作为南词(苏滩)同业公所“开智社”社址。苏滩是“苏剧”的旧称,也是曲艺“苏州滩簧”的简称。

当时公所内敬供着祖师老郎神的立轴。演艺界奉老郎为祖师,据《吴门补乘》记载,过去凡梨园弟子都要对老郎进行祭祀。

关于老郎神的来历,有多种说法,苏州的梨园子弟最相信的说法是,老郎指的就是唐明皇。

清代黄幡绰在《梨园原》中说:“老郎神即唐明皇。逢梨园演戏,明皇亦扮演登场,掩其本来面目。惟串演之下,不便称君臣,而关于体统,故尊为老郎之称。今遗有唐帽,谓老郎盔,即此义也。”《吴门补乘》在介绍老郎庙时也说:“其神白面少年,相传为明皇,因明皇与梨园故也。”

据史书记载,唐玄宗确实爱好音乐舞蹈,且有很高的艺术天赋。他曾选乐工三百人,宫女数百,教授乐曲于梨园,以至后世称戏班为“梨园”,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

1966年,庙内神像等被毁,仅存开智社所供老郎神立轴。1972年、1987年先后拆除头山门、大殿、二殿、斗姆阁,拓建为苏州口腔医院。现仅存的隔巷戏楼,是苏州市控制保护古建筑。

不过,作为五路财神庙的遗存,如今的戏楼已经散为民居,空中电线缠绕,木结构的房屋还有多处裂缝。如何让百年戏楼重生?重现当年热闹的景象,或许也是很多苏州市民的期盼。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