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9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F02:一周
2023年09月22日

生活不如就酱在长漾里

文/王文锦 摄影/葛雷

上周,我们去平望的运河码头边走了一遭。对于平望这片有些遥远、但十分新奇的土地来说,还有很多宝藏地值得探索,比如,那一座向往的村落……

长漾一缕光

沿着逐渐变窄的柏油马路,拐入庙头村的乡间小道。路边开满了红色彼岸花,中间那片绿油油、毛绒绒的稻海,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滤过田野的每一缕风,都带着初秋的清凉与隐约的稻香。每年,似乎总是金黄色的稻田才能换来人们的欢呼,但此时此刻,稻田的调色才算是大师手笔:葱绿的基底,金线绣般织入了点点金黄,看似是信手而来的即兴挥洒,而丰收之书,就这样提前写好了开头。

在稻田的尽头,有一处看起来极其时髦的村落:长漾里。“长漾”其实是一条横穿村子的河,左右两边,民居与河流并行,不高、不大、更没有统一的外观,每间都有些自己的小个性。有留着旧门旧墙的,有换上明亮落地窗的,有把门口的柿子树“搬”上墙的,往里瞧,那就又是另一番天地了:书吧、咖啡厅、小厨房、植物印染坊……

其实,这些都由26座农民房屋改造而来。原来的瓦窝棚、破屋子,都变得设计感满满,神奇的是,与周围环境又很协调,好像新式的乡村就该是这样。当然,也不是一股脑地标新立异,村民的老式算盘、旧钟表、嘎吱嘎吱的藤椅也留了下来,成为乡村时光的一部分。

这里不需要过于盛大的叙事,树上垂下的字条,告诉人们要“慢下来”;稻田里的米粒状标牌,说要“倾听一粒稻谷长大的声音”;白墙上甚至还有一首诗,“阳光和云朵流转的漫漫光影,是一种时间”。

最喜欢的,还是沿着那一条河漫无目的地走。浓郁的树荫把石子路遮了大半,踩着树叶,小土狗慢悠悠地印下一个又一个脚印。院子里,土灶里的咸肉菜饭早已煨好,米饭的香气飘到了河对岸……

水乡一味辣

如果平望有味道,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它就应该是辣的。冬天热乎乎的羊肉汤,配上一勺鲜爽的辣酱,是苏州人对辣味难得的青睐。

而这难得的青睐,为啥就落户平望了呢?其实也和运河有分不开的联系。由于贯通运河,又和浙江湖州接近,所以这里口味偏咸,南来北往的人们还把“辣口”也带了过来,在这片土地上,碰撞出了鲜甜香辣的“水乡辣”。

在平望酱文化体验园里,你就能亲身体验到苏州能有多辣!一座仿古青砖砌成的酱坊,从外头看,还以为是个邻家小店,但一跨过门槛,就能闻到浓浓的辛辣味铺面而来。院子里一溜的大酱缸一字排开,揭开斗笠盖子,里面正腌制着各种各样的辣椒,据说,有朝天椒、羊角椒和线椒三种,最后的辣酱,就由它们组合而成。酱坊的姐姐说,别看它闻起来辣,最后做成辣酱,还是柔和不少的,因为要经过三个月的漫长腌制过程,那时,辣椒的暴性就会去除,只留下一口微微辣的“温柔一刀”啦。

酱坊内,还能DIY一瓶属于自己的辣酱。用到的工具也十分复古,石杵、石臼,就这样把腌好的辣椒放里头,用足了耐心研磨,还不能上下捣,说是在杀辣椒的性子,但不也是在磨我们的性子吗?

偷偷告诉你,酱坊的外墙也是十分适合打卡拍照。雪白的墙壁如同一幅长卷,上面书法般印刻着“蒸豆、发酵、晾晒、入缸、成酱”的古老工艺,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随便摆个造型,就像在拍文艺电影!真是应了那句村里随处可见的标语——生活,不如就酱!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