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9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05:城记
2023年09月22日

苏州的韵味

文/冯宇琳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映入眼帘的苏州,目之所及皆充满着诗情画意,而烟雨迷蒙的苏州,更增添了几丝惆怅的美感。

踏着苏州城区古老的青石板路,环顾四周,“河街相邻,水陆并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苏州的人家,细腻才情,极富浪漫气息。一步一景,或大气灵动,或调皮别致,或有趣动人。春夏来临之时,倚窗而望,流水潺潺,绿树成荫,花繁叶茂,暗香浮动,真一幅江南好景。

你若换上一袭汉服,别一朵落红在发梢,娉娉婷婷地走在小桥上,桥下绵绵连连碧绿如翡的河水最喜偷偷觊觎你红妆正鲜,高髻侧垂的容颜。此时恰逢乌篷船“吱呀吱呀”地摇过小桥,船上的人儿不经意抬头与你相视一笑,似乎你也装饰了别人的梦了。

众人皆对大名鼎鼎的拙政园趋之若鹜,而我却觉得苏州古镇的园林景色与之相比,平添了许多人间的意趣。对同里古镇的好奇,缘因余秋雨先生在《江南小镇》中写道:“周庄对于我,是乐于参观而不会想到要长久驻足的,而同里却一见面就产生一种要在这里觅房安居的奇怪心愿。”

置身同里古镇的园林里,昔日的繁华依稀可见,院子里的一草一木皆是主人的生活写照。一湖碧水环绕其中,湖中心的船舫上摆放着古筝,亭台阁楼上点缀着棋盘。湖水勾勒出曲折迂回的长廊,长廊的尽头是八巧玲珑的假山,假山旁栽着几棵盘根交错的老树,老树的枝桠攀上昏昏欲睡的葡萄架,葡萄架旁是一片婆娑竹影,风慢慢地摇着,院子里的阳光被滤成碎片散落了一地。入夜,明月当空,一把古筝一壶酒,清风徐来吹皱一池春水,若携上三五知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流连在古镇大大小小的园林中,看着这古树,古井,古桥,我仿佛有一种时光倒流穿越前朝的恍惚感——擦身而过的那位女子,手捧珍珠塔送给上京赶考的情郎,情郎一步三回头,女子已泪涟涟,女子正是这户人家的小姐翠娥,而这情郎乃是日后高中状元的方卿,珍珠塔的故事流传至今,唯美而圆满。

苏州从前大户人家的园林里面几乎都搭建了戏台,也许是这里的主人骨子里都流淌着对昆曲的热爱。《桃花扇》《南柯记》《长生殿》《玉簪记》《奇双会》……一出出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故事带着我们沉浸在时光中嬉笑怒骂。悠扬绵远的唱腔,腾挪灵动的身姿,古琴配乐的默契,昆曲曼妙的音调描绘出一幅幅时光旖旎,浮生缱绻的画卷。偶路过一个戏台,恰逢两位小戏迷,年方十五六,唱起了一段《牡丹亭》。情不自禁驻足聆听,暖洋洋的阳光洒在身上,沉醉在夕阳的余晖中我久久不愿离去。

清《吴县志》记载,乾隆南巡,在苏州行宫召王周士御前弹唱,赐七品冠带随驾回京。行至苏州,你当然得细品一曲评弹,亲身感受这份余音绕梁的魅力。演员自弹自唱,一人分饰多角,唱词软糯可人,千回百转如雨润万物,如风抚竹林,让人如痴如醉。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指尖拨弄之间,说嘘弹唱如行云流水般丝滑,琵琶声与吴侬软语的唱词相得益彰,酥软在你骨子里,迷醉在你心弦上。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