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6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02:关注
2024年06月14日

这些水上游的新花样,你玩过了吗?

文/本报记者 夏天 摄影/葛雷

传统概念中,水上旅游,是以地域范围内的自然和城市水系空间资源特色为载体,以地域水、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而开展的休闲、观光、度假、水上活动等游憩活动。随着旅游的概念不断向外延,越来越多文体旅产品,突破了传统水上旅游的概念。那么苏州的水上旅游,是否应该依旧围绕着船而进行?还是有更多的表现形式?其实,苏州的水上旅游已经有了很多不同的尝试。

水岸互动型:商业+景观多元互动

在小长假期间,相门古城墙光影秀再次震撼来袭。假期的每一个夜晚,古朴的城墙与现代科技元素相得益彰,现代潮流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演绎出一场跨越千年的视觉盛宴。热闹的相门城墙给了从上海来苏州的游客钟小姐一家极大的震撼:“我们坐游船从相门码头上岸以后,岸上灯光璀璨,人声鼎沸,一下子打破了苏州没有夜生活的传言。”沿着步道一路往古城墙走,钟小姐还逛了一回城墙下的艺术市集。“我们仿佛一路穿越古今时光。”

正式开业不到一年,古运河游船+相门+仁恒仓街就爆发出了的强大活力。“水岸互动的生命力在相门得到了印证。”张兴表示目前正在考虑在中张家河到相门之间开设一条内河游线,“把平江路和相门的游客连起来。”

苏州还有将游船融入沉浸式实景演出中的尝试,比如沙家浜的沉浸式街景演出《芦荡夜色》和沉浸式实景演出《暗战·沙家浜》,集沉浸式演艺、民俗曲艺光影科技、街区观光夜航游船、换装互动等元素于一体,带给游客层次化、立体化的夜游体验。

水岸融合型:边学边玩边体验

将水岸看成一个整体生态,完全交融在一起,最典型的要数近年来相当红火的湿地。5月初,苏州市正式获“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提名。苏州全市湿地总面积达497.96万亩,湿地率达38.35%,内陆湖泊湿地面积占比全省第一、全国前茅,得天独厚的资源为苏州发展湿地旅游,特别是研学科普类的湿地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早在2012年,苏州就成立了全国首家“湿地自然学校”打造全国行业知名的湿地科普宣教品牌。全市湿地公园每年开展活动300余次,受益群众约6万人次。湿地自然学校的研学课程,也让更多的苏州人走进湿地,体验到了湿地之美。

水上运动型:是旅行,也是强身健体

近日,2024中国·苏州第二届全国水上飞石邀请赛在相城区环秀湖畔火热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名水上飞石爱好者齐聚苏州高铁新城,感受水上飞石的乐趣。水上飞石也就是俗称的“打水漂”。

除了比赛,现场还设置了“水文化”与“石文化”的非遗展示销售区,邀请了水乡木船、水乡草编、北桥船拳等非遗项目传承人展演。

此前,3月底举行的2024苏州阳澄湖半程马拉松也将起点设置在了环秀湖边上,并安排了很长一段环湖赛道。如今,龙舟、帆船、皮划艇、桨板等完全借助广阔水面进行时尚运动,通过赛事文化+水面景观+举办地文化的相融合,给苏州各处河湖水面带来旺盛的人气。

水上游线型:演艺、美食交相辉映

“苏州好,载酒卷艄船”,行在枕河人家的房前屋后,轻舟来往于船舫与河岸之间,炊烟四起,传菜有声。这便是姑苏的船宴了。

江南山塘船宴历史悠久,商贾尤其喜欢在山塘河游船上边赏景玩水,边洽谈生意,使得江南山塘船宴深受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的追捧,后来逐步向老百姓普及。

中国近代史上一支知识分子参加人数最多的文化团体——南社,就是一群文人雅士吃着船菜,在山塘到虎丘的画舫上成立的。目前,苏州也正在邀请专家和名厨成立“江南山塘船宴制作技艺”申遗研究保护小组,以及关注江南山塘船宴的传承创新。

如今苏州的游船,大多能在船上欣赏到精彩的演艺表演,再高级一点,乐队演出、像山塘宴这样的传统苏帮菜也能任君选择,极大满足各种消费客群的不同需求。

从水上旅游到水休闲旅游

提起水上旅游,一般人第一反应肯定是“船”,水上旅游产品的核心形式是水上游线,重要载体是游船和码头。简单来说,就是在广阔的水面上游走。

区别于传统的水上游,广义的水上旅游,可以说是利用水体富于变化的水文形态、生动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文积淀和游乐设备设施,向游客提供的全方位的服务产品,也可以定义为水休闲旅游。水休闲旅游是以体验水体的特殊景观环境和进行以水为依托的各种活动为目的的旅游经历。

水休闲旅游,核心层是水上旅游或称水面旅游,是在核心水域上进行的旅游活动,包括在水中乘船的观景活动,在水上进行的康乐体育活动(游艇、帆板、桨板等)等;周边层是滨水观光和休闲运动,包括观赏候鸟、水族馆、滨水浴场等;扩散层是环水观光带,包括依托水域而存在的更大范围内的所有观光、休闲、疗养、会议和考察活动的区域。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