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6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03:吴门
2024年06月14日

了不起的苏州——从博物馆出发的吴地文明探源

严山玉器窖藏,2500年前那场血雨腥风

鹦鹉首拱形玉饰严山玉器窖藏出土

文/星华

严格来说,严山是一座已经在苏州消失的山,如今只留存下几个小小的残体和一处宕口,还能依稀感受到当年的历史印记。

谁能想到,38年前的一次开山取石,炸出了一个沉睡2500年的秘密,直接把人们的记忆带回到了春秋晚期那场血雨腥风……

【一】

最早是有严山的。

严山其实海拔并不高,仅有22.5米,只能算个小山丘,西距太湖4公里,东离阳山只有1.5公里,南与平王山、恩顾山、龙山等山断续相连,组成了太湖东部沿岸低矮的丘陵区。

从1958年开始,人们在严山开山采石,这里是附近百姓建房、铺路、开凿石材的重要场所。到1986年,本来就不高的严山,就只剩下南麓的极小一部分了。

那是4月初的一天,工人们在严山“撬花”(开山的术语,即将爆破松动的石块撬开),清理宕口废泥时,有工人撬动了一块大石头,看到有东西随着撬动的石块一起滚下了悬崖,跌落到开山宕口的底部。后来他们挖开旁边的土层,发现还有玉器在一个略长的土坑内。

严山炸出玉器的消息,让人群立刻沸腾起来,有的矿工冲上前去,从土坑里掏了几块就带回了家。当时吴县文管会的负责人张志新听说了消息,立刻派了同事赶到现场,看到同事带回来的用报纸包着的玉器碎片,张志新眼前一亮:这是春秋吴国的遗物啊。

经过吴县文管会工作人员上门征集回收,在严山共获得玉石类文物402件,204件是软玉,玉器质地莹润、制作精良、器型多样,既包括有壁、瑗、璜、琮、环等贵重礼器;也有珮、镯、珑、觽、珠等精美的装饰品,琳琅满目,集春秋战国玉雕之大成。严山出土的玉石器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工艺之精、在江苏考古中难得一见。其中有两件拱形器是首次发现,形制十分特别。一件是“双系拱形起脊玉饰”,另一件就是现藏于吴中博物馆的“鹦鹉首拱形玉饰”。

鹦鹉首拱形玉饰玉色淡绿,内蕴墨绿色斑点,光洁莹润。弧长8.4厘米,宽3厘米,厚0.5厘米。呈拱形瓦筒状,两端为对称的侧面鹦鹉头像,头部边沿琢出细密的阳线羽状纹,颈与器体相连,器体表面以“田”形阴刻线分隔成四部分,内填蟠虺纹和羽状细化纹。此件器物应是由筒瓦形的胚料加工而成的。作品在写实的基础上作了夸张处理。这种抓住形象特征,进行概括、提炼的艺术设计,显示出春秋吴国鲜明的文化风貌,目前仅见此一例。

【二】

玉器历来都被作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只有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人,才能佩玉,而早在周代,中国就有一套完整的用玉礼制,玉器,可不是平头百姓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

那么这么多、这么精美的玉器,为什么会埋在严山呢?严山这一遗存,究竟是墓葬?窖藏?还是祭祀地?

春秋时期的吴地,贵族们确实有厚葬的习俗,《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里有吴王阖闾以“金鼎、玉杯、银樽、珠襦之宝”殓葬其女的记载。但是在严山,玉器出土的地方的土质和土色,与周围没有明显的区别,也没有白膏泥、炭料、石块等填充物,更没有墓坑、棺床等构造,以前在这里也没有发现过大墓,出土的文物,除了玉器,没有其他遗物。因此,考古专家们排除了墓葬的可能。

同时,也不可能是祭祀地。因为严山出土的玉器,不单有礼玉,更多的是佩玉,祭祀是不用佩玉的。

排除了墓葬和祭祀的可能性后,专家们重新来审视严山这个距离地表仅0.5米的大坑,似乎是有人匆忙间刨了一个大坑,把这些精美的玉器埋入其中。

究竟是谁,能拥有如此精美贵重的玉器,却又仓皇失措地将其埋葬在此处?

专家们把目光,投向了250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

【三】

吴越两国,国土毗邻,血脉相通,习俗相近,但在春秋晚期,为了实现逐鹿中原的宏图霸业,对立攻伐,势如水火。其间较著名的有槜李之战和夫椒之战。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践即位。吴国趁机伐越,在槜李(今浙江省嘉兴市一带)摆开阵势。勾践出奇计击败吴军。吴王阖闾受伤退兵,因伤势过重,死在距离槜李七里地陉地。史称“槜李之战”。

公元前494年,吴越两国精兵在太湖夫椒地区再次爆发了一场战争,这是一场水战,也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水战。战争的结果是越国为吴国战败,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围困在今浙江省绍兴市的会稽山上,最后勾践不得不向吴国求和。这便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夫椒之战”。越王勾践入吴后,表面谦恭顺从,实际“卧薪尝胆”,伺机复国报仇。

公元前476年,越王勾践趁着吴王夫差争霸中原,会晋黄池之时,发动了他的灭吴复仇计划。

这时候的吴王夫差,因为频于争霸,早就把国力消耗殆尽,完全禁不住越军的攻袭,“居军三年,吴师自溃。”

公元前473年,“越王复伐吴”。吴王乘夜逃离与越对垒的吴城。《吴越春秋》《史记》等记载:战败后,“吴王率其有禄及贤良遁而去,越追之,至余杭山”。余杭山就是如今的阳山,从吴城到阳山,不过数十里路程,吴王走了三天三夜。他食生稻,伏地而饮生水,吃粪种之瓜,狼狈不堪,最后“迁于干隧。勾践率军追至,围之数重。”干隧就在阳山西南一里,吴越征战的终曲,应该就是在这一带结束的。而严山玉器窖藏,也很有可能与这场战争有关。

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的情景:吴王夫差一行,在越王勾践的追击下狼狈不堪,最终来到了严山脚下。眼看着情势紧迫,为了保存实力便在此处匆忙挖坑,将宫廷玉器悉数埋于此处。他们幻想着,如果躲过这一劫,还可以取出玉器东山再起。没想到,勾践却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这场战争以夫差自刎,吴国彻底灭亡而告终,这一批来自吴国皇室的玉器便成了一个埋在地下两千五百多年的秘密。直到一声巨响,乱石横飞下,才终于得见天日……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