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7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02:吴门
2024年07月05日

飘香小暑来

文/星华

这个周六,小暑来了。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十一,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节后有连续的东风,天气开始炎热,俗谚有“小暑东风十八朝,晒得南山竹也叫。”不过此时尚未热到极致,因此称为“小暑”。之后紧接着便是一年最热的“大暑”,民间有“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的说法。

江南的小暑,出梅入伏,接踵而至,盛夏就这样要开始了。

苏州人的生活,一向是讲究小情调的,而四季的划分往往和温度天气无关,凭着城市里氤氲的花香,便能判断出四季来。

花在苏州人的生活中,一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一本苏州风土的杂著《清嘉录》里,题词人何桂馨开篇就写道:“吴趋自古说清嘉,土物真堪纪岁华。一种生涯天下绝,虎丘不断四时花。”

春天有梅花、蔷薇、玫瑰等13种;夏天有珠兰、石榴、栀子花等14种;秋天有凤仙、菊花等5种;冬天有山茶、蜡梅等4种。

随着小暑而来的,是江南“三白”的香气。

“栀子花……白兰花……”江南夏日,卖花阿婆们裹着花布头巾,穿着蓝布衫,挎着小竹篮,一路叫卖着。明人陈继儒在《小窗幽记》卷九《集绮》中比较了自然界各种声音,比如溪声、涧声、竹声、松声、山禽声、幽壑声、芭蕉雨声、落叶声等,最后说“然销魂之听,当以卖花声为第一”。

小竹篮上常盖着一块毛巾,若掀起来一瞅,篮子里是白色的花朵、花串,花香会一下子钻进鼻孔,沁入五脏六腑,充盈了整个身体。

“夏日三白”,便是三种在小暑前后进入盛花期的花朵——栀子花、白兰花和茉莉花。它们通常被卖花阿婆摆在一起,味香色白,令人想起小时候从阿婆房里传出的味道。

卖花阿婆爱吆喝“栀子花”,不过篮子里摆得最多的却不是栀子花,大概是因为栀子花花期太短,花瓣极易变黄吧!阿婆们喜欢将小巧如珠的茉莉花用细铁丝穿起来,以便姑娘们买去佩戴在手腕上。

人们还会在晚上采下茉莉花,取井水半杯,用东西把花架在杯上,使花离水一二分高,用厚纸密封。第二天花可以簪戴在头上,而水则用来点茶,清香扑鼻,尤其清雅。

比起茉莉花、栀子花,白兰花的名气比较小,但花期却最长,它才是卖花阿婆篮子里的主角。阿婆会用细线将白兰花单朵或者并蒂穿起来,买花人便将此挂在衣襟前的纽扣上,或是家中蚊帐的挂钩上,使得枕席生香,氤氲伴梦。在流行穿旗袍的年代,穿旗袍、佩戴白兰花,被视为江南女子最为雅致的装扮。含蓄一点的女子,则会用手绢包好花朵,藏于衣襟口袋之中,所谓“闻香不见花”,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说起花香,不得不提虎丘。

虎丘山塘街有个叫花场的地方。《桐桥倚棹录》中就有记载,花场一半在半塘,一半在花园弄口,这是苏州最早的花卉批发市场。每天一大早,乡间的花农们都带着自己种的鲜花,肩挑筐负来到这里,先由流动贩卖的卖花人和花树店里的人挑选上等的货色,以求获取厚利。之后,花农们再将挑剩下的次品挑到城里面去卖。如郑板桥所说的“如何滥贱从人卖,十字街头论担挑。”

如今,卖花的阿婆渐渐少了,叫卖声也很难听到,偶尔在街角看见端着白兰花的阿婆,很多人还是会停下脚步,买上一串戴在胸前。

一束芬芳,两处闲暇,小暑里的芬芳,素来是老苏州记忆里最清香扑鼻的味觉回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