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2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02:吴门
2025年02月07日

欣欣然,春来到

文/星华

在苏州人的习惯里,过完元宵节,过年才算正式落幕。不过既然已经立春了,春的气息越来越近了……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立春的物候现象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候东风解冻,立春后的第一个五日,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这一现象标志着冬季的结束和春季的开始,冰雪逐渐融化,万物复苏。二候蛰虫始振,立春后的第二个五日,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这些昆虫在冬季通过不同的方式过冬,如以幼虫、蛹、成虫或卵的形式度过寒冷季节。随着气温回升,它们开始活动,标志着生命的复苏。三候鱼陟负冰,立春后的第三个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向水面游动。此时河面上还有未完全融化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背负着浮在水面上。这一现象反映了水温回升,鱼类活动恢复正常。

一切都是欣欣然的样子。

而对于农民来说,立春是辛勤劳作的开始。立春一过,四郊的农民就要开始准备耕田播种了。第一件紧要事就是备种。如果之前准备春播的种子,因为保管不当,不能播种了,或是临时做了口粮,种子不够了,就要去向种粮宽裕的农家调换或者去购买。

然后就是“晒种”,晒种是提高种子发芽率的重要举措。找一个好天气,将留作种子的稻谷均匀地薄薄平摊在晒场上,连晒两三天,早稻还要比一般的多晒几天。晒种的时候要经常轻柔地翻动,使其受热均匀。

而在古时候农民们的信仰里,春耕秋收里还有一个重要的民俗活动,那就是正月十三抬猛将。

猛将是民间的驱蝗神,农民们通过抬猛将的民俗活动,来祈祷开年风调雨顺,收成满满。

关于猛将,曾经有过种种说法。有的说,猛将就是南宋抗金名将刘锜;有的则说,猛将是刘锜的弟弟刘锐;但在太湖流域,民间传说中的猛却是一个让人同情、使人钦佩的儿童。

据说这个儿童姓刘,是个苦孩子。母亲死后,父亲娶了后娘。后娘待他十分刻薄,处处刁难。冬天,她给自己亲生的儿子穿上了丝棉棉袄,给猛将穿的棉袄里塞的却是芦花,后来还把他赶出了家门。猛将无家可归,后来被外公和舅舅收留了下来。

有一年,田里的稻子都开花结子了,突然飞来了大片的蝗虫。眼看着稻田里的庄稼都要让蝗虫吃光了。猛将说:“不要紧,我来把它们赶走。”他就拿起一根竹竿,脱下身上一件破衣衫,往竹竿上一扎,就冲到田里去赶蝗虫了。他日夜不停地赶,赶得筋疲力尽。蝗虫固然被他赶到了海里,他自己却也被一个浪花卷到海里淹死了。

大家为了纪念他,给他造了个像,供在庙里,尊敬他,称呼他为猛将老爷。每年他生日那天以及稻子成熟时都要出会祭祀他。苏州周边农村的猛将像,多数就是光头赤脚、短衫短裤,完全是孩子的形象。

抬猛将的民俗在乡村里是一项盛大的仪式。

顾禄在《清嘉录》中记录了当时人们祭祀猛将的情景:“穹隆山一带农人舁猛将,奔走如飞,倾跌为乐,不为慢亵。”农民们在完成了田间犁地、下种、松土、锄草等繁忙农活之后,便“各醵钱以赛猛将之神。舁神于场,击牲设醴,鼓乐以酬。四野遍插五色纸旗……”直到近代,苏州农村抬猛将时还是充满欢乐和生气,人们抬着猛将神像,在田岸奔走嬉戏,哪怕将猛将老爷跌倒在地也不要紧。当地人干脆就将这样的出会叫作“嬉猛将”。

在这个立春与元宵交织的美好时光里,苏州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人们通过抬猛将等传统习俗,表达着对猛将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也祈求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顺遂。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