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嘉·录
春之汛
金一帆篆刻
文/叶正亭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打头的是立春。
立春,并不意味着春季真正地到来,只是传递春的讯息,为春做个预告。斯时,北方依然白雪皑皑,江南则还是春寒料峭,尚在“九”里,俗话说,春寒冻煞老黄牛。
立春一般在每年的二月三日或四日。今年立春是大年初六,是“有春之年”。有的年份,立春在春节之前,人们便称“无春之年”,老迷信说不宜生育,纯属无稽之谈。
从立春到雨水,相隔十五日。一年四季,每十五日为一个节气。我喜欢把立春至雨水之时节称作春之汛。在江南,在东方水城,季节如汛,花如汛,美食如汛,就如同太湖潮汛,一波一波向岸边涌来。这时节,涌来的便是春之信息。
每个节气,都有“三候”。立春的三候为: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
《清嘉录》记载的是江南人一年四季传统的风俗活动,在“正月篇”里,带“春”字的活动就有四项,分别是:行春、打春、拜春和春饼。时至今日,社会早已剔除封建迷信,我们该知道在春汛时节,苏州人该吃什么、赏什么、玩什么。
吃什么?春汛时节,正是春节,时令美食太多,但其中有几样必食。其一是年糕。苏州的年糕分两种:糖年糕、猪油年糕。糖年糕有红糖、白糖两款。猪油年糕也有玫瑰、薄荷两款。糖年糕的吃法,切成小块,与小圆子同煮。春节期间的早餐都是它。猪油年糕切成片,面糊里蘸过,在温油里煎得金黄。其二是元宝茶。元宝者,青橄榄。春汛时节,人来客往,苏州人用一杯元宝茶待客。其三是萝卜,两种食法,一是将太湖萝卜或红萝卜削皮切块,当水果吃。二是萝卜丝饼。萝卜刨成丝,与面糊为伍,装进铁皮模子,在油锅里氽得金黄,外脆里嫩。从前大街小巷处处可见,今在市集偶遇,便可买了尝。两种食法称“咬春”。其四是汤团。春汛时节,要经过元宵节,苏州人过元宵节要做三件事:食汤团、赏花灯、猜灯谜。苏州人的汤团以咸口为主,有鲜肉馅、萝卜丝和荠菜肉馅。我提倡家庭自制,一家人团团圆圆,忙忙碌碌,一起做汤团,幸福又温暖。
赏什么?自然是赏花。春汛时节,赏三种花:梅花、水仙和山茶。苏州赏梅景点较多,古典园林中赏梅,最是狮子林“劈梅展”出名。景区赏梅,一是光福“香雪海”,中国赏梅第一佳处。二是金庭石公山,登上“驾浮阁”,两千亩梅海尽收眼底。赏水仙花,一般去留园,雕刻版造型水仙,美轮美奂,今年设在网师园。赏山茶花,一般选拙政园、留园。但春汛时节,山茶尚未盛开,能见到的是茶梅。倒是沧浪亭有一株“美人茶”盛开,每年春节期间,一树独放,成百上千朵粉色花儿齐绽放,十分应景。耦园也有一株,百年古茶树了。
玩什么?正月初五,城里是迎财神,从前家家户户放炮仗,接财神。如今城市里禁放炮仗,清静许多,只在山塘街有财神出游活动,也是传统习俗。苏州农村则有“抬猛将”活动。猛将是农业丰收保护神,农村人都敬他。洞庭东山会在正月初三抬猛将,各村摇着船,到雨花台集中,蔚为壮观。而在香山街道蒋家村,则为正月十三,风俗是赤膊抬猛将,看得人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