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胖,让肾脏容易生病
/名医档案/
陈强:苏州市立医院山塘院区肾内科主任医师。擅长:诊治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慢性肾衰竭、复杂性尿路感染。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全天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忽视了肾脏健康的重要性。然而,一组数据令人警醒:全球超过8.5亿人受慢性肾脏病(CKD)困扰,已成为全球第八大死因。更严峻的是,预计到2040年,肾病将跃居导致寿命损失的第五大疾病。
“肾病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水肿、头晕、乏力时,往往已发展至中晚期。”
专家强调,“定期体检是发现早期肾病的唯一有效手段。”她特别指出,肥胖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长期服药人群及有肾病家族史者,应列为重点筛查对象。
文/星华
肥胖:肾病的“隐形推手”
专家介绍,在男性慢性肾病的患者当中,最大的问题是肥胖,约有三分之一的慢性肾脏病,与肥胖有关。主要原因是,脂肪细胞可以分泌特殊的细胞因子,影响肾小球内血管的舒缩,增加肾小球内压力,促使肾小球肥大,肾组织纤维化。
肥胖既可以直接引发肥胖相关性肾病,也可以促进其他肾脏疾病的进展。肥胖患者发生慢性肾脏疾病的风险较正常体重者增加约23%,发展至终末期肾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倍。
减轻体重是肥胖相关性肾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减重,可以减少尿蛋白排泄,减轻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因此,专家首先提倡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来减肥,无效时才应用药物治疗,药物仍无效的高度肥胖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另外,需要治疗同时伴发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代谢异常。
“减重是这类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专家建议,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可显著减少尿蛋白排泄,延缓病情进展。对于重度肥胖者,在医生指导下可考虑药物或手术治疗。
科学饮食:肾病管理的核心防线
饮食控制是肾病治疗的关键环节。陈强主任强调,患者应遵循“优质蛋白、精准控水、严格限盐”的原则。
优质蛋白:量少质优
优质蛋白主要来源于肉、蛋、奶及豆制品,其氨基酸组成更接近人体需求,生物利用率高。不同病情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有所不同:血液透析患者每日需摄入1.0—1.2g/kg体重的蛋白质(以50kg体重为例,约相当于4两猪肉);有残余肾功能的腹膜透析患者则可适量减少至0.8—1.0g/kg体重。
精准控水:避免心衰风险
透析患者的水分摄入需严格计算,每日液体摄入量=500ml+前一日尿量+前一日腹膜透析净脱水量。过量饮水可能诱发心衰、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陈主任分享了几个实用小技巧:控制汤类、粥品等高水分食物的摄入;用有刻度的杯子精准计量;口干时可含冰块或用棉签湿润嘴唇。
严格限盐:阻断恶性循环
高盐饮食是肾病患者的大忌。陈强主任指出,盐分会导致血压升高、口渴加剧,进而增加水分摄入,形成“盐多→水多→负担重”的恶性循环。透析患者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避免食用腌制品、加工肉类及高盐调味料。可尝试用葱姜蒜、柠檬汁等天然调料替代食盐,既能满足口味,又能减少钠的摄入。
日常防护:细节决定健康
除了饮食控制,肾病患者还需关注以下生活细节:
蔬菜选择:低钾高纤维
透析患者常因饮水受限和药物副作用导致便秘,蔬菜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缓解这一问题。建议每日摄入250克瓜类蔬菜和250克绿叶菜,但需注意焯水以降低钾含量。对于血钾偏高的患者,应避免食用毛豆、菠菜、竹笋等高钾蔬菜(每100克含钾量超过300毫克)。
水果禁忌:血钾是关键
水果富含维生素,但肾病患者需根据血钾水平谨慎选择。血钾正常(3.5—5.5mmol/L)的患者可适量食用苹果、梨等低钾水果;血钾偏高(>5.0mmol/L)时,应避免牛油果、香蕉等高钾水果;血钾超过5.5mmol/L则需暂停所有水果摄入。糖尿病患者还需避开哈密瓜、榴莲等高糖水果。
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
肾病患者应定期复查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陈主任提醒,即使病情稳定,也需每3—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肾脏超声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