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有明天》:与其等待爱情,不如拯救自己
近日,意大利电影《还有明天》正在院线热映中。这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由意大利国民喜剧演员宝拉·柯特莱西自导自演,讲述了一名意大利底层妇女在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中,努力冲破无形枷锁,不断觉醒和成长的故事。影片不仅获得了意大利第69届意大利电影大卫奖最佳新导演等六项大奖,更成为2023年的意大利年度票房冠军,并最终取得意大利影史票房第九名的成绩。而此次登录国内院线同样好评如潮,豆瓣评分更是获得了9.3的高分。
编辑/吴明瑞
一个普通家庭主妇的转变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罗马,迪莉娅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每天的主要任务是忍受家暴的丈夫,照顾三个孩子和瘫痪在床的公公,偶尔还要去城里打工。生活的重压令她喘不过气来,朋友玛丽莎、深爱着她的机械师尼诺、想要帮助她的非裔美国士兵威廉是她痛苦中的慰藉。
迪莉娅的生活转变,是从收到一封神秘来信开始的。当收到选票时,她的眼神中出现了久违的光芒,沉寂的心灵仿佛苏醒。而这个故事,其实也是有真实历史背景的,那就是1946年,意大利女性首次获得了选举权。
“我们紧握选票,就像紧握情书”,尽管遇到了许多阻碍,但迪莉娅依旧郑重投出一票,也宣告了女性的觉醒。对于千千万万像她一样的女性来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她们终于被“看到”。
当然,在影片结尾,迪莉娅并没有选择离开家庭。电影也没有一种爽文式的表达,而是给出了另一种答案,答案是掌握迪莉娅手上的,重要的不是做什么决定,而是能否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开放式的回答恰恰照应了“还有明天”的主题。
在谈及结局为什么迪莉娅,为什么没有和青梅竹马私奔时?本片导演曾给出了这样的回答:“爱情或许能短暂逃离痛苦,但只有自我觉醒才能带来真正的解放。投票不仅是政治权利的获得,更是对自我价值的确认。”在导演看来,与其等待爱情给自己以救赎,不如自己拯救自己,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自我是比爱情更重要的事。
独特的影像表现力
如果说剧情是一部电影的核心,那么影像表现力则是推进剧情的重要助力。《还有明天》采用了四比三的画幅与黑白影像,表现出女性令人窒息的生存空间。宝拉·柯特莱西的镜头下,最常出现的场景是家庭空间,其中卧床的公公、家暴的丈夫、闹腾的小孩构成了迪莉娅生存的所有元素。繁琐的家务和一切习以为常的事情,成为架在了迪莉娅身上无形的枷锁,她好像活在一个不被发现的“全景监狱”中,而习惯于迪莉娅操劳家中一切的家人们,则构成了这个监狱的主要压迫力量。
同时,影片还以歌舞形式,巧妙地嵌入了相关场景。因为女性面对的暴力往往是隐匿与无声的,藏在只字片语和细枝末节之间,表面却风平浪静。丈夫挥拳的阴影与迪莉娅不断后退的脚步形成共舞,让观众更能直观地感受细节。
除此之外,影片的配乐也是一大亮点。据了解,影片的配乐都是由导演宝拉·柯特莱西所选,她细腻地捕捉到音乐和画面在情绪上的适配感,让观众们更能产生情绪上的共鸣。
银幕上的女性电影
意大利导演宝拉·柯特莱西曾在北京首映礼上表示,这部电影的内容源于1946年意大利女性首次获得选举权这一事件以及祖母的真实生活。这也是她选择黑白影像的原因,因为想到祖母生活的年代,脑海中就浮现出了黑白场景。创作这部电影,是想要表现出女性的集体困境以及反映她们的反抗。于当下而言,虽然女性地位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女性困境和看不见的歧视,这部电影无疑将鼓舞着万千女性奔赴她们的明天。
这几年来,电影市场涌现出不少关注女性的电影,华语电影也出现了女性主义热潮,比如去年的《出走的决心》、《好东西》等,影片中的女性,都与传统的女性形象有很大不同,这一切对于现代社会而言,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