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6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03:健康
2025年06月27日

别让“社交癌”成了你生活的阻碍

咳嗽时尿液不自主流出、跑步时需要垫尿垫、因异味不敢参加社交活动……这些难以启齿的尴尬,正困扰着无数中老年女性。

这种被称为“社交癌”的疾病,学名是压力性尿失禁。数据显示,中国部分地区尿失禁发病率达18%~53%,45岁已生育女性中发病率高达40%。它虽不直接致命,却像无形的枷锁,让患者羞于走向社会,甚至引发严重健康问题。

六月的最后一周是“世界尿失禁周”,让我们揭开这一疾病的神秘面纱,重拾生活自信。

文/星华

当咳嗽成为“漏尿警报”

“社交癌”让你的生活乱了套

在公众认知中,尿失禁常被简单归咎于“衰老”,却少有人知道它有个沉重的别称——“社交癌”。数据显示,中国部分地区尿失禁发病率达18%~53%,在45岁已生育女性中发病率高达40%。这种因腹压骤增(如咳嗽、大笑)引发的不自主漏尿,正让无数女性陷入“身体羞耻”的怪圈,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全球五大疾病之一。

为何女性成尿失禁“重灾区”?主要有三大原因:

1.生理结构的“先天短板”

女性尿道平均仅3厘米,约为男性的1/3,盆底肌肉支持力本就弱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尿道黏膜萎缩,进一步削弱控尿能力。这种生理差异使女性尿失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指数上升。

2.妊娠分娩的“隐形创伤”

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孕期胎儿对骨盆的持续压迫都会损伤盆底肌肉。二孩政策放开后,经产妇尿失禁风险显著升高。产后未及时进行盆底肌检测修复,相当于为日后漏尿埋下“定时炸弹”。

3.忽视护理的“连锁反应”

长期尿失禁若未干预,会引发会阴湿疹、膀胱炎等感染,严重者可发展至膀胱癌、尿毒症。更隐蔽的伤害在于心理:患者因异味回避社交,约62%的人出现焦虑抑郁,形成“身体不适—社交退缩—心理崩溃”的恶性循环。

每天排尿超8次?

三类症状帮你快速识别

1.轻度:咳嗽大笑时“滴漏”

仅在腹压突然增加时出现少量漏尿,易被误认为“年纪大了”而忽视。

2.中度:运动提重物时“失控”

行走、跑步或拎重物时尿液明显流出,需依赖尿垫才能外出,约35%的患者在此阶段就医。

3.重度:体位改变即“失禁”

从坐位站起或翻身时尿液大量溢出,部分患者24小时佩戴尿不湿。

医学标准参考: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时,若排尿频率>8次/天或夜尿>1次,需警惕膀胱过度活动症,建议及时就医。

专家建议,无论分娩方式如何,产后6周应至泌尿外科或妇科进行盆底肌电检测,根据损伤程度制定康复计划,包括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训练等。

全周期干预,远离尿失禁

1.非手术治疗:凯格尔运动的“黄金法则”原理:通过锻炼耻尾骨肌肉群(提肛运动)增强尿道阻力,是轻度尿失禁的一线疗法。

误区:47%的患者因误用腹部或大腿力量导致锻炼无效,正确做法是“收缩肛门时感觉会阴上提,腹部放松”。

剂量:每日150~200次,分3组完成,坚持3个月可见明显改善。

2.手术干预:微创吊带术的“颠覆性突破”对于中重度患者,无张力尿道吊带术已成为主流方案。手术通过阴道切口植入生物材料吊带,30分钟即可完成,术后1个月控尿率超90%。

3、日常管理:三招降低发病风险

控体重:肥胖者腹压增加,尿失禁风险比正常体重者高2.3倍;

治慢病:及时控制慢性咳嗽、便秘,减少腹压骤增诱因;

做训练:未患病女性可每日做50次凯格尔运动,强化盆底肌储备能力。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