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湖问雅渔家村
文/何大明
位于石湖景区的苏州考古博物馆,自今年5月17日开馆以来,已成为广大市民的网红打卡点。前不久,我也迫不及待前往参观收获颇丰。可惜,不少人参观博物馆后就原路返回,与临近的新景点失之交臂。其实,石湖景区面积很大,基本上分为“两湖一山”三大板块:东石湖景区、南石湖景区和上方山景区。东石湖景区除了早年建成的石牌坊、天境阁、渔庄(余觉别墅)、玉雪坡、游湖栈道等景点,近年又因地制宜挖掘吴越文化底蕴,陆续建成了渔家村、新郭老街和考古博物馆等景点。在我的推荐下,几个苏州阿姨颇感兴趣,跟随我前往新景点游览。
在苏州考古博物馆大门口,我打开手机高德地图步行导航,沿着草坪中蜿蜒的石板小径朝南前行,很快就来到目的地。依傍石湖的渔家村位于越城遗址内,是一个临水面山,环境极其幽雅的渔家古村落。在清代徐杨的《盛世滋生图》上,渔家村图上有名。清代无名氏《渔家村》歌咏:“渔庄蟹舍一丛丛,湖上成村似画中。互渚断沙桥自贵,轻鸥远水地俱空。”2013年以来,渔家村启动整治项目,依托石湖串月等民俗活动,打造集遗址保护、田园体验、文创休闲于一体的文旅综合景点。如今,名为“渔家水乡”的景区,已形成一片诗情画意的田园景区。走进景区,处处是景,移步景换。小桥流水人家,在这里原汁原味复刻。坡地起伏的绿荫中,错落有致,隐藏着各具特色的仿古苏式建筑。体量不等,或一层,或两层;形制不一,或攒尖顶亭台,或两坡式小轩,或歇山式楼阁,争奇斗艳相映成趣。有的院前设置一座木构门楼,有的门前摆放一对抱鼓石。这些标注幢号的屋宇正在招商,静候有识之士前来,可以辟为民宿,可以开设茶馆,可以用作餐厅,咖啡店文创铺,因人而异选择。在一家根雕艺术馆内,我仔细观赏大饱眼福。当然,渔家村的自然景观也同样精彩。蜿蜒曲折的溪涧,清莹澄澈,忽而流水潺潺,忽而瀑布跌落,极具动态美感。溪流上架设石桥,或平桥横卧,或拱桥飞弧。水榭可观鱼,小亭听鸟鸣。渔村寻胜,悟陶潜笔下桃花源意境;石湖问雅,得王维诗中山水画真谛。
紧靠渔家村的新郭老街,也值得一游。新郭旧称“新廓”,又称“宴宫里”。相传春秋时期吴王渔猎之余,在此宴请将士。如今打造的新郭老街,是一条以吴越文化为底蕴,以明清江南水乡风貌为特色的仿古街区。150米长的街道,古色古香。街的东西两端,各设置一座典雅的木构牌楼,欢迎嘉宾前来。走进老街,穿越遥远的时光隧道。但见街道两侧,错落有致,船坊、木廊、亭台楼阁,分布着12组粉墙黛瓦的仿古景观建筑,风景这边独好。西端的木构观汛哨台,拔地而起高高矗立,是老街的地标建筑,彰显昔日水利文化的辉煌。离开哨台,走过古老的越城桥,我乘坐415路公交车回家,满载愉悦而归,享受一次圆满的渔家村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