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6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F02:一周
2025年06月27日

拙政园的夏意,都在窗里

文/王文锦 摄影/葛雷

最近,拙政园里的一扇琉璃绿窗火啦!通透玻璃,细腻云纹,搭配着窗外满目的绿意,网友说,透过它,好像看到了流动的山川河海……

虽然去过拙政园很多回,但过去很少注意到这扇窗。它藏在西部花园里,非常径深,几乎是游园路线的终点了,每每路过,都是走马观花。这回,咱们完全冲着它去,一路绕过嵌满蓝紫色花窗的卅六鸳鸯馆,再穿过架着紫藤的小铁桥,映入眼帘的小阁楼,就是它了!

抬头,很容易把匾额上的字认成“雷听阁”。其实,它叫做“留听阁”,取自李商隐的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正巧,阁楼旁就有一池荷塘。据说,拙政园的荷塘有好几片,但这里却是最特别的,因为它是园内唯一一处会保留枯荷的地方,为的就是这份意境。

目前,留听阁还不能真正走进去,只能站在门口,一睹它的风采。但光是这样,就已经足够美了。小楼四面,轩窗洞开,引景入室。到了盛夏,窗外草木葱茏,那碧鲜的、透着光的绿意穿窗入牖,宛如一整块温润的翡翠嵌入古老的窗框,光是这么看着,你就好像听到了连绵不绝的蝉鸣。

最妙的是,室内还别出心裁地安置了玻璃屏风。深深浅浅的树影,再由透明玻璃滤过一道,仿佛朦朦胧胧的水墨晕开,祥云纹如浪花翻涌,于是,这一眼里,你看到了山河浩渺,也看到了烟雨江南……

不过,除了窗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里还有个拙政园的“镇园之宝”,那就是门口的银杏木雕飞罩。它雕刻于清代,是园内为数不多的老建筑。即使木头有些褪色,也挡不住那精细的雕工:松、竹、梅错落有致,繁复的图案间,两只喜鹊登上梅枝,寓意“喜上眉梢”,羽毛纤毫毕现,神态灵动活泼,真是“抬头见喜”。

TIPS拙政园花窗,还有这些!

卅六鸳鸯馆

留听阁附近的卅六鸳鸯馆,也是来拙政园一定要打卡的地方!这里因曾经养过36对鸳鸯而得名,但如今,这里最大的看点,就是窗啦!整座建筑都镶嵌着蓝紫色的花窗,海棠菱花的图案,排列得整整齐齐,仿佛一枚枚精致的珠宝,在阳光下透着神秘的色彩。仔细去看,每扇花窗的色彩都有些微妙的不同,有的是淡淡的薰衣草紫,有的又是浓郁的宝石靛蓝,美不胜收。

透过花窗看园林,一切都蒙上了蓝紫色的滤镜,尤其是在盛夏,看着就让人心生凉意。如果赶上阳光好的时候,花窗的光影还会投射到白墙上,留下一抹抹梦幻的光晕,仿佛置身于万花筒中一般。

倒影楼

倒影楼位于在西花园狭长的纵向水系的北边,与水廊相连。顾名思义,这是一个看倒影的地方。楼台的倒影在清澈的池水中摇摇晃晃,随着水波静静向外蔓延,颇有一种“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感觉。

楼中的窗户也很特别,都是明瓦花窗。这“明瓦”非“瓦”,而是打磨成薄片的贝类的壳,透着朦胧的柔光,温润极了。透过镶嵌着明瓦的木质窗格向望去,楼亭峰影随波浮动,连路过的行人都纷纷入画,可见设计十分精妙。

借景北寺塔花窗

这是一扇一不留神就会错过的花窗。长长的中部回廊上,有一扇梅花造型的花窗,花心正正好好对着远处北寺塔的尖尖,这也是拙政园里“借景”手法的经典案例。透过花窗看过去,古塔、绿树,还有那开满花的荷花池,全都融在一窗之间,方寸之地,尽显巧思。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