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旁观娱乐/
不是好人,是英雄
文/苏阳
看了《三国的星空》。
做得很用心,特效很震撼,各种器物服装忠实还原历史样貌,简直是会动的博物馆,有种笔墨书卷的香气,工整,磅礴。当然它和《洛阳三万里》不同,但每个历史段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
影片大的框架事件忠于史实,甚至到了流水账的程度。但是很不幸,这电影越是在一方面诚意满满地要“正说”,也就越给人违和感。
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在于,在“正说”的层面之上,影片还要给历史增加一个人物心理的维度,像君臣的信任和猜疑,曹操和袁绍少年时种下的情结,还有人物性格的发展……这些本来也没有问题,是可以让历史小说和影视更有血肉生命的,问题在于:过分了。
早就知道易中天老师是曹操粉。其实我也欣赏曹操,也喜欢看各种翻案。鲁迅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对此我完全认同。可是,你说曹操是一个忠君仁义之人,虽千万人吾往矣?那曹操变成了刘备,刘备往哪儿摆呢?那整个三国岂不都要完全推倒重来?
就算真的代替了刘备,鲁迅还有一句批评三国的话:“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他的意思也是,写人要把握好尺度,别太过分。
还要磕CP。曹操和袁绍相爱相杀也就罢了,毕竟真的是一起长大的,始于杯酒言欢的少年知己,也终于烈焰狼烟决裂下的生死仇敌。曹操和汉献帝相互含情脉脉,同生共死?你是认真的吗?现在影视剧对CP的追逐,真的已经到了不分青红皂白的地步了。
很多人不喜欢2010版的《三国》。但我觉得同样是心理刻画,为曹操翻案,2010陈建斌版的曹操就更令人信服。他那睥睨当世、傲视天下的告白尤其令人震撼:“并非我曹操皮厚,而是我把这世上那庸俗不堪的纲常伦理早已经不放在心上了。世人都说我是奸雄,可都又拿我这个奸雄无可奈何,你们这些自诩为君子的人,也都败在了我这个奸雄手里,如果当君子的代价就是被凌辱,被践踏,被消灭,甚至被杀的话,我宁愿当一个能够实现自己抱负的奸雄!”
难忘2010版《三国》曹操之死,最后一个动作是用手指望空弹了一下,好像弹走了什么,然后就坐在那里石化了,那头颅微垂的坐姿,那千万年的雄心和骄傲和寂寞……
我最欣赏曹操的,不是他的仁义君子,是他的文才武略,气度格局,识人之明,以才取人,不拘一格。他不是斤斤计较之人,不以个人恩怨对待他人,不钻在敌我的牛角尖里。三国那个人命危浅的乱世,就不要用好人坏人的模式去套啦,除了诸葛亮。在那个年代,很难用好坏去衡量人,但是英雄辈出,也包括曹操。
所以不管好人坏人,要拍出英雄气,那是中国古代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